杭州的仓储设施遗存
富义仓——“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杭州富义仓与北京南新仓并称“天下粮仓”,是中国古代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仓储文化的重要见证。
富义仓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因当时杭州粮食告急,浙江巡抚谭钟麟遂令杭城士绅购粮十万石,又划拨银子购买霞湾民地十亩,新建了富义仓。清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粮仓建成,共耗白银一万一千两。同年冬天,谭钟麟调任陕甘。临行前将仓库命名为富义仓,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
富义仓是杭州城北部地区重要的仓储建筑群,见证了历史上米市、仓储和码头装卸业等经济业态曾经的发展、繁荣。仓房共四排,可储存谷物约四五万石,约相当于250个十吨集装箱的存储量。民国时期,富义仓被改为浙江省第三积谷仓。
含嘉仓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位于隋唐洛阳城皇城内。
李嘉妮 摄
回洛仓始建于隋大业二年(606年),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以北3.5公里。
范家昱 摄
黎阳仓位于黄河与永济渠之间,始建于隋,沿用至北宋。
范家昱 摄

那些历代曾扮演过
运河重要节点的城镇
杭州的历史文化街区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所谓“桥西”,是“拱宸桥以西一带”的泛称。明清时期的“桥西”,有一个十分洋气的名字:小上海。得益于运河便利的交通,六行(米行、鱼行等)、六馆(菜馆、戏馆等)都沿河筑店,成就了这一带的热闹和繁华。
杭州桥西历史街区位于大运河(杭州段)主航道西岸,是依托拱宸桥作为水陆交通要道的地域优势而形成的一个城市居民聚集区,其发展历史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河、桥节点作用、反映大运河(杭州段)沿岸历史场景的重要区段,充分证明了杭州段运河对运河聚落的格局与演变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为大运河,这一带曾经是杭州最热闹的商业区,形成了有名的“北关夜市”。传统街巷有桥弄街、桥西直街、如意里、吉祥寺弄、同和里、敬胜里、通源里等。现拱宸桥西历史街区格局保存完好,现存面积39.6公顷,仍作为杭州北部重要的居住区和商业区。
苏州山塘河历史文化街区

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绍兴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
湖州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